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”,清明节就快到了,给大家介绍一下北京的八宝山革命公墓。有人说北京作为中国首都,特点之一就是人多,任何公共场所都人潮如织,车站如此、商场如此、饭馆如此,就连八宝山革命公墓也不例外。每年的清明期间,这里都会迎来40多万的扫墓大军。八宝山革命公墓是我国声名最显著,规格建制最高的园林式公墓,公墓所在地曾是明清两代太监养老送终的世外桃源,1946年,国民党政府将这里改建为忠烈祠,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这里又成为安葬中央国家领导人及副部级以上干部、民主党派领导人士、著名科学家、文学家、国际友人的长眠之地。1950年,任弼时同志因病逝世后下葬在此,被称为八宝山革命第一墓。公墓主体建筑格局由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、梁思成先生的夫人女林徽因设计,公墓分为墓区和骨灰堂两部分。在国外,很多国家都建有国家公墓,比如美国华盛顿阿灵顿公墓、奥地利维也纳国家公墓、柏林多罗顿国家公墓等,也许,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发展方向就是未来的中国国家公墓。小帖士:普通个人参观仅限于限于烈士陵园区(比如北侧的国家领导人、国际友人及烈士区、南侧烈士陵园区),革命公墓中央的骨灰堂和骨灰墙区是不允许进入的,需凭相关证件(如骨灰寄存证或瞻仰证)方可进入。但在清明等祭扫时节骨灰墙区的旁门会打开,可以不凭证件就能进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