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仪陇城南的龙泉山尾缓步而下,越过仪(陇)平(昌)路,踏上斜坡形的黄土山路向下走去,约莫百余步,路径忽然转向北岩,掉头观看,一个宽敞幽深的岩洞跃入眼帘,使你感觉骤然好像进入一个遐邃宁静的山谷。古老的岩洞犹若一只神奇的吼天雄狮,张开血盆大口,露出一副欲吞日月的架势,简直令人毛骨悚然,欲进辄止稍微走近,洞门深处好几个岩孔,流出晶莹的泉水,飞珠溅玉,淙淙作响,仿佛把人带进了孙大圣的水帘洞,真是妙趣无穷,别有情致。 这个岩洞隐卧在公路下面,洞口宽约60米,高13米,进深14米。内壁左边有独特的青黑色页岩,散落的岩片,好似长江三峡中金盔银甲的岩石。岩壁的正中突起一尊怪石,形如鳌鱼头部。“鳌头”中间一个石穴里,涌出一股银泉,粗若小指,终年流淌不止,即是大旱之年也从不断流,人们称它为“鳌泉”。明代曾有书家临洞游览时,在岩壁上写下了“鳌源”两个大字,每字直径约0.7米。从此“鳌源洞”,这个名字就在仪陇传开了。“鳌源洞”也叫“鳌泉洞”,当地人俗称为“龙洞”。在“鳌源洞”细流溢出的顶端石壁上,有历代慕名而来的诗家墨客文人雅士即兴吟咏书写的诗章。清代同治年间编纂的《仪陇县志》记载有前清仪陇教谕柳公衣所作的七律《鳌源题壁》。他在诗中描写道:“曲径幽花引翠苔,青泥乳窦豁 然开,望中滴滴明珠落。听去珊珊杂佩来......”意思是说,漫步在通往“鳌源洞”的小路上,幽美的山花引出了翠苔满地的岩洞,极目望去,如青褐色的泥土拌以乳头状的小孔所构成的鳌源古洞,豁然开朗,展现眼前,站在洞门外朝里边望去,点点滴泉好象明珠撒落地面一般。然后再细细听来,又好像块块美玉互相碰撞发出了悠扬清脆的声响。廖廖四句,把鳌源龙泉的胜迹特色描绘得淋漓尽致,意境深切。此外,在“鳌鱼”嘴中泻出的清泉下面,还有一口人工开凿的方形小池,盛装着满池的鳌源泉,供人们饮用。鳌源之龙泉水,的确美极了。水味不仅清香醇正,甘冽适口,而且还能爽心润肺,益寿延年。
全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