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湘西自治州首府——吉首出发,越过矮寨公路天险,经花垣县城,再西行20多公里,便到达湘、川、黔三省交界的一个边境小镇,小镇名叫茶峒。茶峒是苗语地名,“茶”是指汉人,“峒”是山中盆地的意思,意译成汉语,就是汉人居住的地方。茶峒镇很小,却是湖南通四川、贵州的必经之地。水路则上通松桃,下达沅陵、常德。清朝乾隆之后,茶峒为永绥厅协城,东西南北城门均筑有垛口和炮台。抗日战争时期,华北、中原沦陷后,许多流亡学生和小商人避难于此,茶峒曾经热闹一时。1941年,国民党政府曾在这里办起一所“国立茶峒师范学校”,师生员工有500多人。现在这所学校的旧址还在,校舍几经修缮、扩建,成为一所中学。
茶峒,因沈从文的著名中篇小说《边城》以此为背景而闻名。沈先生笔下的边城,写的是茶峒。据说,这里过去只有两户汉人居住,他们可能是为躲避战乱才逃到这里。
走进茶峒弯曲的窄街。一排古老的店铺拥杂相连。隐隐可见当年的繁华。这里盛产杉木桐油,因而房屋除屋顶外,四壁几乎全是木头的。门窗柜台都不用油漆,而涂以黄亮的桐油,有些老店铺的桐油已呈深茶色。民居的房舍亦颇有特色,两侧山墙外多挂偏房,状若裙裾,形成鲜明的湘西建筑风格。至于著名的吊脚楼,还有几幢默立在酉水岸边,在等待那远道的水手。
酉水是茶峒的灵魂。“酉”古通“酒”,以酉名之,足见此水能醉倒八方来客沈先生的小说改编成电影放映后,有三位女子都自称是当年的小翠。
景区票价:
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花垣县
景区特色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