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华山位于四川省射洪县金华镇涪江之滨,因其“山贵重而华美”得名。 前山为金华道观,始建于梁天监年间(公元502年),后山是开初唐一代诗风的著名诗人陈子昂少时读书台。 金华山古建筑群众,散布山间,呈层次分布,错落有致。山上林木蓊郁,有国家级保护古柏千余株。 行走山中,山中无尘雨,却有空翠湿人衣的感觉。历代追索先贤遗风,来此凭吊者众多,且多有题记,都存于山中博物馆。杜甫晚年居蜀, 曾扶杖前来,留下《野望》等名篇描写山中胜景,抒发心中慨叹!四川省射洪县金华山陈子昂读书台内的一块臭石吸引了众多的游人。臭石,于明代嘉靖年间由射洪县人杨最任云南副使时,从曲靖县带回,放置在金华镇江西街一小院内。新中国建立后,射洪县文化馆将该石运往太和镇,埋于馆 内葡萄架下,1983年9月运往金华山,收藏于此。这块石头,形如人脑,表面微光,色呈灰黑。原高约1.2米,经多年来搬运敲击,现只有0.6米了。若以铁器击之,臭气顿出。清代袁霖先生的《臭石歌》就惟妙惟肖地描绘了此石:“敲石得乐声,煮石得其味,那见击石出臭气?不信将石砥,臭即随手起,遗臭千年存,谁知石端委?”石头击之有臭,世间少闻,若你有幸到金华山去,亲手敲敲,嗅嗅那悠悠臭气,定会游兴大增,心旷神怡, 别有一番情趣。
10:00—18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