仓颉庙位于白水县城东北35公里处的史官乡境内,是为了纪念文字始祖仓颉而建的。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2005年列为陕西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。仓颉庙北屏黄龙山,南临洛河水,占地 17亩,庙的创建年代不详,据《仓颉庙碑》记载,在东汉延熹五年(公元162年)已颇具规模,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。现存为一组以元、明、清风格为主的建筑,坐北向南,四周土墙环围。整组建筑自南向北在中轴线上依次分别为照壁、山门、前殿、报厅、中殿、寝殿、墓冢。在主体建筑的两侧又分布着东、西戏楼、钟鼓楼、东西厢房等。在整个建筑群中,年代最早的是寝殿,它前搭牵的三间单面廊房,明三暗五,立柱内倾,呈元代建筑风格。尤其是殿前通檩木,长16米,粗56厘米,粗细均匀,相传其由黄蒿长成,当地流传许久的一句话就是“仓颉庙的蒿木担子四丈八”说的就是它。蒿本为草类,一年一枯一荣,未闻能有长成树者,如此这般巨大,诚为奇事,国家林业局的林业专家取样研究,也不知它系何木。
9:00—17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