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中国成立以前,荆江堤防千疮百孔,水患不断,人民饱经悲患。对此,封建统治者不是采取积极的治理措施,而是极为愚?t地求助神灵的保佑。清乾隆五十三年(公元1788年)乾隆下旨铸造镇江铁牛九尊,置于观音矶等重要荆堤险段。咸丰九年(公元1859年),又在郝穴江边置镇水铁牛一尊。铁牛能镇洪水的构想,据说源于兴风作浪的水中蛟龙惧铁,且按五行之说,牛属土,土又能制水。铁牛集二者于一身,故用之镇守江堤。然而十具铁牛厮守江流,虽夜以继日、任劳任怨,但终究未能制服肆虐的洪魔,且大多在与“蛟龙”的搏杀中折戟沉沙,恪守消亡。如今幸存者只剩两具,分别伫立于郝穴和李埠镇江边。两尊铁牛均呈昂首蹲伏状,直视江面,神情专注,威严肃然。郝穴铁牛背上铸有铭文:“嶙嶙峋峋,其德贞纯;吐秀孕宝,守悍江滨;骇浪不作,怪族胥驯;翳千秋万代兮,福我下民。”铭文虽言简意赅,但历史的结论却是事与愿违。如今铁牛所背负的铭文均已成为悠悠长江水患的历史见证,是荆江防洪史难得的珍贵文物。沿沙市江堤驱车下行40余公里,沿途既可饱览荆江两岸的旖旎风光,更可亲眼目睹郝穴铁牛的铮铮风采,如今它卸却历史的重负安然地掩映在杉影丛中,江陵抗日战争胜利纪念亭紧邻其旁,使其更添传奇彩。这里已成为一处新的浏览观光的古迹胜景。
全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