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山寺旅游区坐落于淇县西北8公里处,面积约10公里,包括灵山寺、朝阳寺、清凉寺。灵山寺坐落在群山之中,寺西北为灵山,海拔337米;东南为馍头山,海拔465米;东为龙山,海拔400米;西南为虎山,海拔385米,耧铧山为灵山之门户。灵山寺创建于南北朝年间,修于唐开元,寺以灵山为主,取心诚则灵。灵山寺四周十景文明遐迩。一曰威严少进,二曰群峰耸翠,三曰列柿流丹,四曰一经莲壶,五曰半岩风雨,六曰九天鸣佩,七曰巨崖走叫,八曰双剑横秋,九曰东海龙吟,十曰西山虎啸。灵山寺景观有女娲峰、古佛宫、女娲宫、玉带河等主要景点40多个。自灵山寺向南有朝阳山,半山腰有朝阳寺,始建于东魏武定七年,依山建造,遥望如空中楼阁,故称悬空寺。朝阳寺,四季向阳,冬阳光普照,暖意融融。有诗赞曰:千峰浮晴蔼,飘飘蔽云空,登高时寓目,身人碧云中。清凉庵在朝阳寺西山坡,碾沟顶端,壁立千仞之下,绿树成荫,靖净凉爽。庙对面壁下有6个石洞,洞内塑像、摩崖题记众多,妙趣横生。
灵山虽美,但灵山寺的名气更大。位于灵山麓的灵山寺始建于唐朝,由唐明皇之女受命在此营建,建成后在此修行。皇姑故后,被封为国庙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,贫困时在此受到寺僧的施舍,登上皇帝宝座后,朱元璋亲往降香,敕封金碧峰禅师为主持僧,并亲笔题定了“圣寿禅寺”4个大字。灵山寺与东南亚佛 教往来甚密,在东南亚,尤其是在印度享有盛誉,印度总理赫鲁访华时提出拜谒灵山寺,因交通不便而未能成行。寺院分为三 进,中院有一水井,其味甘美无比,为灵山泉之一窍,名为“圣井”。传说这股山泉是从后殿佛祖座下喷出,经中殿流入院内而得名,列灵山入景之冠,名为“圣寺圣景”。寺内西厢院有一株上粗下细的“倒栽柏”传说为宋时寺内主持和尚昊英所栽。昊英和尚是否得道无人知晓,但倒栽柏至今枝茂叶碧,元限生机。灵山寺僧源于北京西山,主持“鹅头禅师”终日**修行,头发长久不剃,以后代代相传,都不剃头,许多佛门人称他们为“恨头僧”,灵山寺还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僧尼合一寺庙。农历三月一日是灵山寺的传统庙会,逢会的数天之中,弯弯的山道上车水马龙,游客络绎不绝,高峰时期日逾数万人。
景区票价:
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西北8公里处
景区特色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