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庆市现存的明代建筑,除了尽人皆知的振风塔和迎江寺以外,还有一座就是明初修建的谯楼,谯楼巍然屹立在司下坡之上,俨然一座雄关。
谯楼初建于明洪武元年(1368)。清初,知府王延宾加以修葺,是知府衙署大门前的望楼。下为拱形门洞,深约20多米。上为双檐楼阁,气势雄伟。
清乾隆二十五年(1760),原驻南京(江宁)的安徽布政司,移至安庆,即以安庆府署为司署(俗称藩台衙门)并加以扩充。咸丰年间毁于兵焚,而谯楼独存,同治六年(1867)布政司吴坤修重修,题写“白日青天”四字刻石,嵌于楼外门洞之上。民国十一年(1922),安徽省第一任省长许世英,把谯楼当作自己的办公地点,许调离以后,谯楼又曾作为当时财政厅的所在地。随后谯楼又归迎江寺,在如今的谯楼上还有“阅经楼”的字样。
600余年历史的谯楼当之无愧地是安徽建省1760年的标志性建筑。无论从政治从历史从文化角度来看,它都无可争议是安庆古城的灵魂。
最早在谯楼创办学校的,是开安徽近代中等教育先河的全皖中学。全皖中学创办于1912年3月,首任校长为葛襄,先期召甲乙丙丁四班共60人,设有外国语,地理,数学,博物等新课程,后又开物理、化学、法制、经济等。中间因军阀混战一度停办。1915年学生规模扩大到200余人,校址也东迁到高等学堂旧址。后经多次演变,最后定名为安徽省立第一初级中学,1928年并入安徽省立第一中学(现安庆一中)。安庆一中校史将其源头分为三支,此为重要的一支。
1949年解放后,谯楼包括后面大院,一直为池州军分区部队所用。1990年5月,谯楼又先后被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谯楼与安庆一中毗邻而居,正因为有了谯楼的所在,在其旁边的安庆一中也多了一份文化底蕴。
景区票价:
安庆市司下坡街北端
景区特色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