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炼丹峰前高岩之上,为一圆石,刺天而起,顶尖如锥,腹若悬鼓,下有方趾支撑,形似西天佛国之浮屠,又“日月出其底,腾光万道。影射河汉”,故名之“月塔”,成为历代名士所关注、讴歌的一处奇特的自然景观。宋景佑年间(1034~1038),黄山祥符寺僧行明纂成黄山有文字可考的第一部山志《黄山图经》,其中就有“月塔”条目。明代海运和尚于1615年为月塔题诗,月塔之名始显。其诗曰:“云里长鲸天外吼,串身鳞甲尽藤萝。横梁扑翠丛篁绕。飞锡凌空绣岭多。星迥雁回愁绝塞,月明人望隔秋河。也知几骨难腾化,锁断苍茫万顷波。”而后。又有明末清初歙州名士许楚诗《寻仙桥路喜逢月塔倦住草庵》。诗曰:“放参惟听隔云钟,五月桃花红正浓。盛暑客来寻古雪,孤峰奥处补奇松。俗游草率都称快,名句推敲已尽庸。月塔仙桥非忧惚,只缘屐笠失从容。”不仅在当时月塔景观曾名噪一时,而且今天仍不断有人前往寻古探今。今人何悟深有诗记其胜:“七级原非斧凿功,天然古塔月明中。沧桑历尽难磨灭,几度登临乘晚风。”可见月塔之胜,虽沧桑已久.但并未磨灭。
全天候